夫妻愛、智慧情

印象中,結婚生子以後,先生就很少牽著我的手散步、很難得對

我說:「我愛妳」,更遑論和我約會、吃館子。害得我總是羨慕別人家

夫妻間親親密密的模樣、總是在他面前叨唸我的不滿。日子久了,我

唸累了,他也聽膩了,只好用一層厚厚的布幔將我自己包裹起來。在

布幔裡回憶著兩人婚前綿密的愛情,布幔外的自己則日漸冷冰、堅強

,似乎真的不再需要他的疼愛。對他,我有些失望,有些抱怨。

然而,正當我還陶醉在表面的夫妻愛情的追求與失望中,他卻一

一的展現他顧家、愛家的特質,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說出他對我的

愛與關懷。 

孩子們二、三歲時,他以研究生的身份,身兼褓姆與管家。為孩

子們打理三餐、餵食、大小便習慣的訓練,樣樣都令他樂此不疲,令

他欣喜。我則是每日光鮮亮麗的出門,不疾不徐的下班、返家和他們

「團圓」。誰說他不愛我呢?

孩子國小五、六年級時,他讚許我出國讀書,藉著公費出國進修

的機會,他讓我安心的唸書,訪問歐洲及美國東西岸各大都市,增廣

見聞。在我想念他、想念孩子的時候,他會在電腦前面,透過電子郵

件,聽我慢慢的哭訴、鼓勵我;在我課業適應困難時,他用佛經的嘉

句為我打氣。這段時間,他未曾說過一個「愛」字,我卻深深的感受

到他對我的疼愛。 

這些年來,為了追求真理與知識,他更加精進,更不時的提醒我:

「該為自己讀書,為自己的思想而讀書 」。我卻仍然埋首於狹隘的教

育行政領域內,無法自我超越。及至最近,我遭遇到心靈成長上的瓶

頸,我發現自己像一座外表美好、精緻的鐵塔,卻因為土石根基不穩

固,逐漸有傾斜、倒塌的危機,這種空虛感令我害怕極了。

正如余秋雨所說,年青人讀書要求紮實,打下深厚的基礎;中老

年人讀書則求自在而寬廣。我不禁自問:「 如果我仍然汲汲營營於名

利的補捉、愛情表象的追求,如何處理中年以後的知識生涯呢?」

我慶幸自己能及時的體會先生的一片苦心與情義,夫妻間的真愛

該如佛家的「真空妙有」,帶著誠摯的心攜手共度每一個風風雨雨、

平凡普通的日子。如今,我正在期盼孩子們長大成人,我們夫妻兩人

可以並肩遨遊山際,分享彼此的智慧。那時,友人般的情義應勝於綿

密的夫妻愛,成熟而婉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