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著泛黃的海報,海報中的俠客、俠女們,僅蕭芳芳、馮寶寶二位仍然活躍在當今的演藝圈,其它幾位已經漸漸的被人們遺忘。老家舊社區的「大容戲院」也在十一年前改建成三層樓的購物中心,雖然人事已非,物換星移,但是,俠客、俠女們呼之欲出的「吐劍光」仍然深深的吸引我,且記憶猶新。
早已不記得自己到底看過多少次「如來神掌」、「俠女正傳」、「青城十九 俠」,只記得每天晚上吃過晚餐以後就是我的「MOVIES TIME 」,有職責在身的時候,我必須揹著妹妹一起看戲去,我從來不買票( 沒有零用錢買票 ),天天在 戲院門口等候,一看到單身的阿姨或叔叔,就請他們一起帶我進戲院,暫時充當他們的「家眷」,日子久了,便和戲院的伯伯成了朋友,他總是偷偷的讓我進去,或者幫我哄著小妹妹,有時候還會請我吃冰棒,所以我從不錯過任何一檔的電影。也許真的是緣分,我後來竟然和伯伯的女兒成了莫逆之交,從國中、高中都在同一所學校就學呢!
我最喜歡看武打的粵片,不管是俠客或俠女,每一個人都身懷絕技,身上斜披著一件披風,頭上戴一頂頗有文人氣息的軟帽,一副「文武雙全」的打扮,令我欽佩極了。特別是他們個個都有飛簷走壁的輕功,二人交戰時,不必真槍實彈相對,只要二隻手指頭一指,就能射出各種不同的武器,連口中也能射出利器,每位大俠的武器都不相同,所以往往有好多種武器在空中打得難分難捨,煞是吸引人。
為了實現當女俠的夢想,我請媽媽把舊床單送給我們,並為我們縫上二條帶子,放學後,我們就可以披上自己的神奇披風,在院子裡奔跑,假裝展現飛簷走壁的功夫。為了使二軍交戰更為精彩、神奇,我們甚至發明一種「殺手刀」,用手當武器,只要被對方的「手刀」碰觸到,就算受傷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氣功,並有自己獨特的稱呼,例如「蛤蟆功」、「俠女掌」、「如來手印」、「乾坤掌」等,只要某人運氣,其它人都得「應聲倒地」,可真的是「大俠滿天飛,傷痕滿身是」。特別是暑假期間,更是我們練功、較量的好時機。
僅管如今電腦合成的動畫足以亂真,虛擬實境的設計更可以使人們的夢想成真,如入真實的幻想世界,達成人們的夢想。但是,太過真實的動腦動畫往往只是充分的滿足觀眾的視聽慾望,而剝奪了觀眾許多想像空間,太過直接、太過單一。正如巴比娃娃的出現,雖然充分的滿足小女孩扮演母親、照顧者的角色慾求,卻限制了孩子的想像空間,窄化了母親、姊姊等各種女性角色的形象,使未來新新人類對女性的角色扮演更加刻板化,並且充滿虛榮、重視表面的色彩。目前新新人類對明星偶像的選擇與崇拜情形,就是一例。想到這裡,就更加懷念小時候的「吐劍光」武俠功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