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旺旺」一族-秦秀蘭

 

在三峽老家,許多人稱我們家為「旺族」,而不是「望族」。

很榮幸生在這個家族,我忍不住要說說它「旺旺」聲名的由來。

人丁興旺

爺爺﹑奶奶二人的祖籍都是鶯歌,清末時搬到三峽落腳,一家族共四房,爺爺﹑奶奶是家庭中最富生產力的一對,生下一個女兒以後又添了四個壯丁。

最令人稱道的是,每一個兒女都正好相差三歲,即使是現代家庭計劃人員,也要佩服得五體投地呢!大伯父和父親都生了一男三女,三叔最令奶奶心喜,因為他為家裡添了三個壯丁﹑一個千金,四叔也不落人後,為奶奶生了二個孫子﹑一個可愛的小孫女。

小時候,家裡似乎每隔幾年都有嬸嬸做月子,有一次,二個堂弟居然同一個禮拜出生,於是奶奶把二位嬸嬸的床併在一處,一起為她們做月子,一起為嬰兒洗澡。

這一個月也是我們小孩最快樂的時間,因為奶奶一口氣添了二個孫子,總是笑瞇瞇的,每天都要殺雞為嬸嬸們進補。我們常藉故要看小嬰兒,端著飯站在小床邊吃,眼睛卻望著鍋子裡的「燒酒雞」,裝模作樣的結果總會有一碗香噴噴的雞湯可以喝,好棒。

家裡房子大,我們一家人二十五﹑六人同住在一棟房子裡,即使是下雨天,我們十多個小毛頭也不怕沒有地方玩,每一個房間都是我們捉迷藏的好地方,但是有一個地方卻是「勝地」——就是奶奶的房間。因為爺爺在我五歲那年就過世了,奶奶成了一家人的精神支柱與大總管,大家都十分敬重奶奶,所以我稱奶奶為家裡的老佛爺,不過奶奶可是一位吃苦耐勞﹑絕頂聰明的老佛爺唷!家裡除了最受寵愛的「小孫子」以外,任何人都不得進入奶奶的「閨房」。

精力旺盛

爺爺﹑奶奶剛到三峽的時候只擁有幾分薄田,有時還得為地主耕種,但是二人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,除了每日應有的工作,二人還相偕到山坡邊找些荒地來耕種,即使在烈日下也從不喊累。奶奶最是辛苦,孩子一個個的出生,她必須揹著孩子和爺爺一起在田裡忙碌,所以,當他們二人所耕作的田地越來越多的時候,鄰居和朋友們都笑他們是呆子,爺爺卻從不應聲,只是瞇著眼睛笑笑,看來,爺爺的字典裡恐怕通篇都是「忙碌是幸福」。

爺爺﹑奶奶的心血果然沒有白費,政府實施「耕者有其田」和「公地放領」以後,他們二人頓時變成了大地主,所以我常覺得爺爺和奶奶是最有智慧的夫妻,只是,我永遠也無法理解:「是誰給他們這份勇氣和靈感呢?」這項突如其來的變化並沒有使他們滿於現狀,他們仍然省吃儉用,存下錢來多買些地皮來耕作。伯父﹑父親和叔叔們也都繼承爺爺﹑奶奶勤儉持家﹑溫順謙恭的美德,從小就跟著爺爺操持農事,即使每個人都已經結婚生子,也會一起為農事打拼,難能可貴的是,母親和嬸嬸們也毫無怨言的擔任曬穀子﹑割稻子等粗重的工作,難怪鄰居們都稱讚奶奶「家教真好」,直到現在我還很懷念一大家子人一起在田裡割稻﹑除草﹑曬穀﹑紮草堆的有趣情形,在當時,堂哥﹑弟弟和我可是田地工作的好幫手呢!

家族向心力旺盛

奶奶知道種田辛苦,所以在父親和三叔年輕的時候就鼓勵他們學做糕餅﹑糖果,他們二人在艋岬(萬華)學藝三年後回到三峽,奶奶為他們張羅了一間糕餅店「瑞軒」,這間糕餅店使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起了更大的轉變,也擴大了我們家族以後發展的層面與機會。

「瑞軒」原本只是一間小型的麵包店,以製作麵包﹑年節糕餅為主,後來又增加了製作糖果﹑餅干的設備,所以店裡的生意一時間熱鬧起來,不僅自行銷售,還進行批發的工作,如此一來,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發揮他的長處,就連小孩子們也有了一份好玩的差事。童年裡,「製作糖果﹑餅干」和「田間玩耍」幾乎是我們生活的全部,真正是熱鬧而有趣極了。

大伯和父親負責作餅﹑製作糖果,父親為了試吃糖漿,把牙齒都燙壞了,只好補上滿口的大金牙,這也成了父親最可愛的標誌。三叔負責批發﹑販賣的工作,他可真的是一位出色的生意人,不但長得一表人才,而且謙恭有禮,「瑞軒」的名號於是在三鶯﹑桃園地區不脛而走。四叔是我們家的「文弱書生」,他是家裡學歷最高的人,所以他除了在農會上班,還負責規劃事宜。每一次要開發一種新型餅干或糖果,都由他設計﹑提供建議,他也是家裡的最佳會計員。

母親和嬸嬸們輪流照顧店裡生意,至於小孩子則負責印模﹑裝貨﹑揉麵,當然還包括「試吃成品」。所以,即使上了小學,「製餅間」的魅力還是緊緊的吸引著我,一放假,我就喜歡跟在父親身邊學作各種餅食,年節時熬夜趕工,我也會自告奮勇的幫忙到半夜,直到母親再三催促才肯離開。如今陪著孩子製作點心時,就會想起一家人漏夜趕做「麵龜」﹑「發糕」的情景,想到半夜裡,一個個大紅﹑熱騰騰的麵龜起鍋的景象,內心便是一陣陣的溫馨。

「旺旺一族」並非浪得虛名!

我們一家二十五人住在一起,不但相處融洽,而且相敬如賓﹑彼此忍讓,媽媽和伯母﹑嬸嬸們輪流主廚,一切採購大權則由奶奶一人掌控,雖然偶而會有爭執﹑不滿的聲音,但是很快就會煙消雲散。這種難得的家族生活以及奶奶教子有方的情形在鄉里間傳為美談,也使我們十五位堂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更為融洽,我們一起成長﹑一起玩耍,年長的會自動的教導﹑照顧年幼的弟妹,所以每一個孩子都很能約束自己的行為。例如上桌吃飯時,如果碗沒端好﹑坐姿不好﹑或者大把挾菜,母親就會嚴厲的望著我,直到我改正為止,想不規矩也難唷!

直到奶奶為大伯﹑父親和叔叔們分別創業,各人經營自己的生意,奶奶仍然堅持一起開伙,平日大家各自忙碌,幾乎沒有談話的機會,還好每天準備餐點﹑吃飯的時間,可以聊聊天,互相協助,特別是在年節圍爐時更加熱鬧。

想到這兒,不禁要讚賞奶奶的用心良苦與智慧,如果不是她苦心的安排,就不會有這個「旺旺一族」的雅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