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變奏|Andante:打開生活的每個可能盒子》

《變奏|Andante:打開生活的每個可能盒子》

 

平日的白天我都在咖啡廳工作,某次如常敲擊著電腦鍵盤時,左邊桌子來了兩位大姐,右手邊長桌則來了一大群大哥大姐。這是超高齡社會的白天咖啡廳的模樣,另類的高齡城市社交風景。

右手邊的大哥大姐們看起來很有活力,他們興奮的討論出國旅遊的事情,聽起來已經一起玩過好幾個國家,正在一起規劃下段旅程,一位大姐提議「我們去墨西哥玩如何?上次看到旅遊影片感覺很好玩耶!」大家一言一語的附和,這時另一位大姐說「墨西哥我去過了~而且我已經玩透透,不想要收行李再出發了」。

 

左手邊的兩位大姐相對寂靜,一個人滑著手機,另外一個人看著對方,不時看著窗外,她靜靜地說「有時候坐在家裡滑手機,夫妻兩個都沒人講話,滑一滑時間就過了,連垃圾車聲音都沒聽到,想說找妳出來聊聊,發現妳也很嚴重,我很希望可以和妳多聊聊天!」

滑手機的大姐放下手機,靜靜地看著朋友娓娓說出「我也控制不了」。

 

退休是一個沒有被「社會」定義的時光。
20歲前,被定義要好好讀書求學。

35歲前,被定義要娶妻生子成家立業。

60歲前,被定義要累積成就與資產。
這時來到了退休這個「未定義的自由」,我們應該要做什麼?

 

有人正在計畫下一段旅程,有人卻已經玩夠不再想動身;
有人想要主動重新連結世界,有人則對自己無法掌控斷了與生活的對話。
這就是退休後大家自由運用時間展現的千萬種模樣。

退休後的你,知道自己正在展現什麼樣的的生活樣貌嗎?

快來做《你現在的退休生活方向感,是哪一型?》小測驗吧

Q1. 你現在的一天,最常從哪個行動開始?

  1. 看看今天的課程、計畫或行程
    B. 幫忙安排家人吃飯、看診或接送行程
    C. 滑手機、看電視或隨便看看再說

 

Q2. 一週當中,你最常做的事情是?

  1. 上課、參加活動、安排自己的小計畫
    B. 照顧孫子、陪伴家人、參加親友的安排
    C. 呆在家、不特別出門,也沒固定活動

 

Q3. 如果有人問你最近在忙什麼,你最可能會怎麼回答?

  1. 「我最近在學⋯⋯/做⋯⋯,滿有趣的。」
    B. 「都在幫家人啦,不是去醫院就是接孫子。」
    C. 「沒幹嘛耶,每天都差不多,就這樣。」

 

選項最多為: 類型 特徵 建議
A 較多 主動型 你已經開始為自己設計生活節奏,持續安排有目的的活動。 可以試著幫自由加上一點時間框架,會讓你的生活更有前進的動力。
B 較多 配合型 你是許多人生活的支柱,但生活節奏由別人決定。 別忘了替自己留下一塊時段,只做「自己要的事」。
C 較多 迷航型 你正處於生活空白期,沒有特定安排、也說不上方向。 不用急著找熱情,但可以每天選一件小事,慢慢重啟生活感。

你也可能會發現測驗結果,自己每種型態都有,擁有自己的行程,也配合家人的需求。不管結果如何,退休的日子都是自己的選擇,所以如果你不滿意現狀想改變的話,也可以從每一個小決定做起。

 

選擇出門找朋友,而不是待在家。

選擇去聽一場演講,而不是看著網路餵養的訊息。

選擇專心的泡一杯茶,而不是滑手機。

 

記住,退休後這個未被定義的時光,從心所欲靠自己。

 

下一篇,我想邀請你一起來談談:當我們願意開始設計生活節奏,怎麼樣能讓這份自由「撐得久」?是的,我們也需要一個穩穩的低音線——財務、安全感,以及不必委屈求生的底氣。

【作者介紹】
臺灣好好退休協會  簡鈺珊理事長

現任臺灣好好退休協會理事長,擁有護理師及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證照,
十二年來跨領域進行超過 200 場高齡議題演講與工作坊,深耕樂齡學堂、

銀髮課程、企業及長照機構。從大腦運動、失智症資產保護、高齡防詐…等議題講授專業知識,
幫助長者掌握最新的知識與資訊。